第三阶段:读
用心看过关于产品经理的文章,都会注意到里面总是提及“知识体系”这个字眼,PM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由于用户的复杂,因素的多重,趋势的不确定等等往往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情感素养来做出判断或决定。你看到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外界反馈到内心的感受都将构筑你对人,对事,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这些终将形成一套方法,形成你独具特色的风格,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方法论”。所以,将获得的知识从点到面,最后形成体系,读是相当重要的能力。
读的过程,是接受,分析,提炼的过程。这里我说的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两个角度:
1. 可视化阅读,包括文字,图像,数据;
2. 空气化阅读,包括气氛,状态,形式;
第一种读比较具体,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形式。我们平日里接触到邮件,文档都是最直接的阅读材料。对信息的接受、理解程度直接反映在结果上。理解力因人而异,练习并非一朝一夕,每个人对知识的记忆各有不同,但一个相对简单且通用的规则是,提炼,把握关键信息。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会让你的判断,决策过程去除干扰以更加顺利。
这里还要谈到图书的阅读,关于产品经理的书单,知乎上已经有不少推荐。我把阅读图书分为两类:硬知识/软知识。硬知识是PM的硬性工作技能/要求,包括各类文档的产出,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设计运营上的经验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代表作;软知识是指你的思维方式,对人或事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涉及到心理,行为,社会等相当广泛领域的知识,比如业界推崇的《失控》,就是软阅读的代表之作。
第二种是空气化阅读,说的是对他人情绪的感应,势头的判断。这里我举个栗子。某天你正坐在客户的会议室里,演示着前一天才从同事那里拷过来的以往解决方案PPT,客户不断打断你,表示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问题来了,你是继续讲述PPT把客户的需求强扭着往自己的方案上靠,还是迅速完成展示,听听客户真实的需求和期待呢。大多数人都知道后者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我就遇到过一个真实的反例:客户的需求并不明确,我们准备了一套方案由对应的产品经理作介绍。过程中客户反复提出我们要的不是这个东西,或者至少需求有不少差异的地方,可PM却执拗的表示:这就是同一套东西啊,并不断强调其相同性……结果也只能是没有下文。空气化阅读,也是一种思考。阅读的结果除了接受信息,更是要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作出判断,并考虑是否需要有行为上的改变。
试着培养这样的阅读习惯,不管是否在PM这个职业里打拼,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第四阶段:写
我们通常说的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也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写”上面。做的PRD清晰,简介能够被看懂;画的原型准确到位能够被理解,都是在PM迈向合格阶段中的标尺。产品文档和原型的撰写,市面上也有不少好文,只要用心并花时间,你会看到自己显而易见的进步。我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先整体后局部。写文档先参考成熟(优秀)文档的框架,如果落笔基本功不扎实,至少也可以在结构上让人明白。原型做不精细,先从业务流程和思路上可以走通。
至于为什么把“写”放在最后一个,是因为它是作为一个可视化的产出物,是你从获得→思考→分析判断→整理→产出中最后一个流程。思维再缜密,逻辑再清晰,落不到笔头也是残缺的。
给自己1个月的时间,深入学习各类基础工具的使用还有文档的基本构成,成熟的教程已经足够让你在此时间内收获良多。
总结
PM这个职业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基于这四项技能衍生的。任何一项的缺失对PM来说都是灾难,也可能是阻止你更上一阶台阶的原因。文中我们看似以月为单位设定了每项技能的训练时间,但更多是为你在职业发展上快速打下坚实的基础。听、说、读、写,其实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可以说踏实贯穿你整个职业甚至人生的必修课。不要再在意你的文/里出身,或跨职业的转变能否在适应PM这个职业,想想是什么素质或内在令你和其他人不同,别再怀疑,然后脚踏实地的从四个方向上努力,有一天你也会是“神一样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需要懂的真不少,公司来位产品经理,希望能从她身上学到好东西~